Thursday, December 13, 2012

马可福音6:1-29

 

2012-12-01 13:30

   

6:1-5 耶稣在家乡受到排挤,被讥笑为木匠。人们自认为很了解耶稣,也就不把耶稣当作一回事。耶稣也不把他们当作一回事,也没多行神迹、多行教导。你不来求耶稣,耶稣也不主动去帮助你,不做热屁股贴冷板凳的事。
6:6-13 耶稣更进一步,到外地去传道。你不需要,还有别人要,拜拜。另外差派他的门徒,分组到各地去传道。
6:14-29 希律王杀了施洗约翰后,又听到耶稣的名声,心中害怕。因为希律王杀的约翰,人们相信他是神差来的先知,如今又出现另一个先知,使得希律王坐立不安。约翰公开指责他与嫂子私奔,使得希律王很害怕,害怕舆论,害怕人民反对他的统治。
希律王与他的兄弟三人接承大希律王的封地;但是分到耶路撒冷的兄弟残暴无道,人民反抗,于是罗马当局就把他废了,为了他的安全,带到罗马软禁。希律王有一回到罗马,顺道探望他的兄弟,走的时候也把嫂子和侄女带走。史称因为嫂子有美色,因此希律王诱惑嫂子私奔;但是评论家认为买一送一,显然希律王看上的是侄女,才会无奈地带着嫂子跑。
世人说基督徒骂人是罪人;却不知道做先知的约翰却是大声公,到处广播别人的种种不是。
世人以为来听耶稣,来捧场,基督徒就应该很高兴;却不知道做先知的约翰毫不给情面,迎客和送客之道就是当面指责你的不是。
这段经文里,耶稣传福音的态度是:(1)你不需要我,我也不勉强你;(2)你不需要我,我就去找别人;(3)顺应民意,你认为我只能这样,我就这样不行神迹;别人以为我可以做得更多,我就照着他们信心的多寡,做给他们当礼物。

注: 在古罗马帝国,犹大地是个很特殊的地方,在罗马帝国的初期维持了近百年的自治权,因为犹太国的将军希律主动投诚,在内战中引罗马兵入城(耶路撒冷),也就是希律叛国。后来希律救了凯撒一命,又平乱有功,而且向罗马进贡,所以历代的罗马统治者对希律王朝很宽容,比如希律自行扩张领地,又自封为王,但是碍于时局,罗马后来都追认。

 *  *   *  *   *  *   *  *   *  *   *  *  

基督徒是反动分子吗?反政府?反革命?反社会?反文化?
不,基督徒强调:表里一致、始终如一、人人平等。基督徒反对:搞特权、搞官僚、假公济私。权力越大,就应该接受越大的约束;你可以做,但是不能随便做,许多的前置作业必须先准备,许多的后续作业必须跟进。权力越大,地位就应该越低;保民、便民、利民。当权者应该严以律己、宽以待人,不应该只准州官放火、不准百姓点灯。
不可否认,官场如商场,充斥着威胁、利诱,竞争、破坏,欺骗、陷害,导致大官放纵、小官自保,于是就跳脱了原本应该有的权利和义务。虽说是人在江湖、身不由己,但是自助人助,也有中流砥柱。如果放掉自己的立场,很快就掉进了同流合污的漩涡。
基督徒不是讲洁身自爱、独善其善、顺心如意。耶稣被人轻看、被人驱逐;约翰被人监禁、被人杀头,连个罪名都没有,就白白牺牲了。这个就是基督徒的眼界,耶稣看到人心的邪恶,约翰看到人世的不公,圣经的先知书更是列举、数算世间的不平事。是的,基督徒就是爱管闲事。是的,基督徒本身也没有做得多好,但是拒绝同流合污,主张分别为圣。
基督徒的结局应该是很惨的,在神的祝福中,走过惨淡的一生。这么凄惨,还要这样的信仰、这样的宗教吗?是的,还需要,这是人类最后的希望,这叫志节、气节,清高、清香,德行、道德,公理、理想,这个能够对抗冷漠、败坏,揶揄、放纵,迷失、畏缩,害怕、软弱。



===================


福音从来就不是为了讨好人。我们小组讨论的主题是:什么是荣耀神。。感谢主!
2012-12-01 21:46
戴婧
有次和一个只见过一次面的人吃饭,席间谈到信仰,他问我,你们说的交托是不是指基督徒就不用努力了,我说恰恰相反,做了基督徒会需要更努力,因为以前是替自己做的,现在是替神做。行在光明里要比行在黑暗里付出更多的努力,即使事关成败也不能走不该走的捷径,即使不讨好人也不能放弃神所定的原则。
2012-12-01 23:45
戴婧
回复李春雷LOL:这段经文是怎么延伸到这个主题的?是说施洗约翰直言不讳指责希律吗?
2012-12-01 23:48
李春雷LOL
慕道友问的。好像开头的时候,记不清了。
2012-12-03 07:22


该看书了

 

2012-12-04 23:39 

   

是的,是的,该多看书,多看书,我好久没看书了。
很长时间沉溺于视频,应该说自然频道的画面震撼人心,动态总是有种活的力量,虽然好的插图或相片也有震撼的魅力,就是少了瞬息万变的感觉。
中学时,初中和高中毕业时,不约而同的,两个当时的文艺股长(负责收作业的班上干部)都评价我的作文簿,我说老师才给80分,还行啦。他们说拿80分的人不多。老师常常批注我的造句遣词不好,一个同学就指出我常用对句,但是被大哥带进电影世界,慢慢地我不是在写作,而是在写景、写电影。一个动作很难用文字描述的,无法用几句话来描述,但是我是在叙述那时的氛围、我的感受。其实内容空洞,没有大道理、人间冷暖、奋斗进取,只是一股不知愁却强说愁的空荡。
电影世界,刚开始是追星。随着大哥进了高中,程度了提升了,开始会评论、会品味了;跟着,我也开始模仿,学习咀嚼电影的情节。大哥上了大学,就有许多了书,大哥就喜欢买书,但是不怎么看;不过他买的书,我还喜欢看,从武侠小说、文艺小说(应该是大姐的)、古典小说(是长辈强制的)、心理学、哲学、军事。
咯咯咯,大哥影响我很深,小学的时候,妈叫他背诗词,他就转来要求我们;不过要等到大学,遇到好老师,才懂得欣赏古文、分析古文,也使得我文笔大有长进。由于中学时大量阅读,也有助于我的写作,因为有材料可以写,有例子可以引用,来评论作文的题目。所谓知无不言、言无不尽,一篇作文就写完了,有时还觉得还有许多要说的,无奈篇幅限制、时间限制。咯咯咯,这叫发泄,不是在作文;所谓止于至善,如果没有目的地,就游走不停。
我想读书和考试是两回事,就像数学,从初中开始,同学常常不解,为什么难题我都会解了,但是考试就是不及格?因为我会算错;因为我不会背公式,考场不准带书,没有书,就没有正确的公式;因为我只会难的题目。别傻了,文科我也搞不定,理解力差,不会着重点。同学们之间,总是流传着必考题,叫我放弃不会考的东东。他们以得满分很兴奋,我是呆呆的望着看不懂的东东,望洋兴叹,兴奋不起来,觉得考试失去意义。
我就是笨,就是不懂。初中时先后有两个数学老师就骂过我,一个说那个难题都会了,为什么这道题要想这么久;另一个说,可以那样解,也可以这样解,为什么不能这样解。我就是不懂。只能说我的竞争力指数是零。
考试很累人,但是读书是很愉快的事,尽情享受、品味,不必背书、不必分析、不必划重点,我喜欢看那几页就多看几回,不喜欢、看不懂的就跳过去。四时读书乐,应该是这样的。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我来坐沙发~~~~微笑
2012-12-04 23:56
回复宋敏♐Nicholas:谢谢捧场。这几年虽然看书不多,但是网文倒是看不少,速食餐。
2012-12-05 03:50
在网络论坛里,论战时也花许多时间在网络查询、比对。有一回花了两个月,才找到马丁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,原版的影印本,这个就是网虫的日子。。还看了一些外文论文,德文、法文、拉丁文、荷兰文,当然要参照英文看,必要时还要查字典、查文法书。
2012-12-05 03:54
戴婧
Tom你很聪明,我留心听你讲话觉得你的话里常常很有见地。我阅读的高峰大概是我小学四、五年级的时候,可以深夜在被窝里用手电筒看书,当然不是教科书,我至今还记得的一本在被窝里看完的书叫《猛狮爱尔莎》…后来就再也没有主动去看那么多书。真不是读书人…
2012-12-05 09:40
回复戴婧:我小时候看过一本《少年、雄狮》(?忘了,主角是母狮),一个少年与母狮的故事。在非洲,一个母亲带着年幼的他到野外,就和其他妇女工作,他在草丛中认识了一只小猫,和它玩耍。小猫长大后就成了雌狮,在一次象群搬迁中,象狮互斗,身负重伤。少年就照顾她遗留下来的三只小猫。
2012-12-05 12:53
戴婧
回复许修昆 Tom:爱尔莎被发现的时候就是一窝三只里面的一只呀。。。我们看的是不是同一个小说…
2012-12-06 10:20
回复戴婧:可能我记错了,小学看的,30年前。我们错不多是同一个年纪时,看同一本书。我记得他给三只猫取名,按照非洲话的意思是一二三,其中有一只很调皮。。前半部是他与母狮的故事,描述她成为狮王,也有了配偶,后来为了保护狮群,不得不带头对抗象群,要断了象王的长鼻,自己也不行了。。后半部描述他带着三只小狮出入部落,结尾我就忘了。
2012-12-06 10:45
戴婧
回复许修昆 Tom:是同一本书~!!
2012-12-06 11:04





【诗】耶稣是谁

 

2012-12-08 22:06

   

耶稣来
来医病赶鬼
耶稣去
去医病赶鬼

耶稣啊,你经过正好,医治我的病吧
你的信心救了你
耶稣啊,我们老远来,我的朋友被鬼附
按着你的信心,给你成全了

耶稣,你讲完啊
别走,你们吃吧
耶稣,我们来了
散吧,我还要去别处

耶稣教导时,很有权柄
耶稣,不过是木匠
不,耶稣是先知,是以利亚
不,耶稣是施洗约翰,从死里复活了

耶稣是谁
你们不明白吗
你们还是不明白




再看《生命的奥秘》有感

 

2012-12-10 06:06

   

一、社会机制反对进化论
进化论曾经被无限上纲地扩大使用,“适者生存”和“物竞天择”终于产生了殖民主义,产生了白人优越感。慢慢地,进化论遭受质疑,首先是人道主义反制“适者生存”,高举“保护弱势”的旗号,要保护残疾妇孺,要保护要绝种的生物,要维系生态平衡,好保护未来的人类生存。慢慢地,科学上也发现了共生,两种不同的生物,彼此搭配弥补了对方的缺陷,使得双方都得以生存下去。这些显示了人定胜“天”(那个不完全的理论)。

二、细胞机制反对进化论
这部影片主要是质疑进化论的本身。长久以来,人们就在争议:外形的改变是否会造成本质上的改变。进化论加入了时间参数,使得魔术能在进化上推波助澜。但是进化论的反对者提出“不可简化的机制”来反对自然选择。不可简化就是不可或缺;机制就是由许多组件组成,每个组件缺一不可。因此,这些组件一次到位的几率太低太低了。
这是微观生物学带来的冲击。随着科技发展,观察到细胞内部的运作,发现生命的运作太复杂了,太多组件,太多步骤。细胞内部是个大工厂,不是具备了生物要素就能够或下去,还需要运作,包含制造、输送、组装、分解、排泄,其中一个环节出问题,都可以导致死亡。最惊奇的是DNA,细胞中的基因,是有固定形态的编码指令,来尝生生命所需要的物质。也就是说,生命体有个核心,由核心来指挥,制造出生命体。生命体的建构是由内而外,而不是由外而内。外部的改变,不会造成内部核心的改变。
基因工程不但否定了进化论,还否定了任何自然发生的理论。从活化石就可以得知:基因要自然发生变化是件艰巨的工程。所谓的活化石就是在进化的过程中,被认定已经绝种,已经遭到自然淘汰的物种,但是到了近代再度出现,被人捕获。

三、生命的机制
生命的产生和运作不是自然式的发生,而是凭借着指令。细胞说我要蛋白,就让细胞核内的DNA下复制的指令,而不是在细胞质的粒线体自行生产。生命的机制是受命令的形式:被动接受命令,或者主动申请命令。 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
http://songshuhui.net/archives/tag/化学渗透 化学渗透和不可降解的机制的讨论.一共四篇文章, 很有趣.
2012-12-10 06:28
回复王储:除了许多歌功颂德、叫嚣外,我看不懂作者写些什么。查了其他有关化学渗透的文章,但是还是没看到化学渗透和不可降解机制之间的关系。
2012-12-10 11:01
回复王储:但是还是没看到化学渗透和不可降解机制之间的关系。前者讨论如何产生动能,后者讲如何组合出一个机制,顶多说还可以再减少组件,仍然有相同的机制功能。问题还在,为什么现状是这些组件,包含多余的组件?如何用进化论来解释?
2012-12-10 11:03
回复王储:新理论的结果只会反对进化论,支配生命的是化学和物理现象。是的,打倒了宗教神殿,也打倒了进化神殿。。但是,老老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,谁开启了这一系列的化学现象?为什么死了后这些反复的化学现象也停止了?
2012-12-10 11:11
回复王储:另一个老老的问题,自然现象如何建构思想?哲学上所谓的特定型式、有意义的型式。
2012-12-10 11:15
李春雷LOL
赞。建议你发到HelloGWU.com论坛,一定会有更多的阅读和回复。
2012-12-10 23:37





我看诗词的美

 

2012-12-10 11:56

   

诗词的美在于简单,只留骨干、情感丰富,减到不能再少。

一、格律
其实古诗很讲究格律,也就是字数、押韵、对仗、平仄。
平仄就是声调,阴阳上去(高低升降),还有入声,也就是阻音,轻声,如“吗”、“的”。诗词配上平仄也就加上了音符旋律,念起来就容易上口。而押韵使得句句相连,因为有回音。平仄和押韵的束缚是的选字上受到局限,有时候优美的字词带不进来。但是这样的束缚也刺激了诗人的创作和联想,比如新词汇、倒装、假借、比喻。
另外,还有字数上的限制和定数。早期四言诗(四个字一句)应该是追求简洁、对偶、对稱、完满。偶数对人的意义是完整。句型的对偶多采用:甲甲乙乙、甲乙甲丙。四言诗有些是三言,加了个虚子(如“兮”、“其”)就成了四言,并不是一味限定在四言,也增加了沉吟的节拍。后来唐代就出现五言诗、七言诗,使得诗文呈现活力,因为奇数不稳,但是使用偶数句数,就使得诗文变得平稳。动静变化中酝酿着朝气。
对仗,是同类对仗、字数对仗。基本上不会有“飞鸟”对“跑车”(有生命对无生命),也不会有“蛾”对“蝴蝶”(一字对两字)。不过会有交错对仗、或偏移对仗,比如“打乌鸦”对“天鹅飞”。 

二、变迁
到了汉赋就开始跳脱古诗的束缚,转向华丽,自由度和口语化使得汉赋篇幅很长,但是更加活泼。但是华丽毕竟属于贵族阶级,而且格律更能考验诗人的才华,所以唐诗复古。唐诗虽然改良了,但是又回到格律的束缚。
要注意的是,诗歌一家,诗原本是歌词。到了唐代就归属于乐府,把单纯吟诵的诗文分出去。为什么?因为唐代受到西域音乐的影响,加上国力雄厚,已经发展出大乐团、大舞团,室内乐被摒弃,取而代之的是豪华的皇家交响乐。
到了宋代积弱不振,后来又偏安江南,所以宋词也改良了游戏规则,放宽了字数限制,引进了三言句、六言句。也不像五言诗、七言诗,宋词多以四言句、六言句做结束;而句子多以单字词做开始。宋词的另一个特色是句子的安排。由于字数不拘、句数不拘,有利于诗人创作。宋词有时以三个句子为一段,而不是偶数句。三句或两句的字数变化有:不变、渐增(如短、中、长)、渐减、或曲线变化(如句长四、七、五)。三句也会出现叠句,如长短短、或短长长。字数的增减会制造出得失、强化、削弱的效果,也能够对照出主题来。
到了近代的新诗,多半在抒发一种惆怅,内容空洞、沉重,没有结构美,常会冒出短短的独立字,如“在”、“看啊”。有些过度口语白话,不过是短篇的散文。
诗是抒情,在一件事物、一个动作上感叹。散文则是侧写,有说明、有细节;虽然会呈现情绪,但不是作者的,而是主角的。相对的,在诗里,作者主观认定主角的情绪,甚至把个人的情绪转嫁到主角的身上。 
新诗也有好的诗人,如徐志摩、杨唤、余光中、郑愁予、席慕容,等等。徐志摩的诗比较另类,较轻快。席慕容的诗感情太浓厚。






进化论的论战

 

2012-12-11 00:43

   

我不是学生物的,我也不是资优生,老实说,我看不懂他们在谈论些什么。他们好像大侦探,凭着一点蛛丝马迹,就能够推论出千万年的生态变迁。
我反对进化论,很简单,因为进化论把神踢开。我不接受进化论,很简单,因为没有所谓的中间物种,因为无法解释寒武纪大爆炸的物种剧增。更因为进化论回避了第一因的问题,也因为进化论跳针式(古时黑胶唱盘受损,运转时常会有跳针现象)的解释叫人难以接受。比如两种生物有一种生物生存下来了,这样也叫进化?!那么之前的共存叫做什么?环境变迁、或剧变、或暂时剧变,所造成的结果,这样也叫进化?!人类破坏生态,造成许多物种绝灭,这个是否叫做人导进化论,还是物竞“人”择?
进化论的攻防战,彼此都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对方,在自己的前提下改变路线。比如眼睛的构造为什么要一次到位?为什么一定要依靠眼睛生存?比如进化的目的,低等生物和高等生物都活下来了,這是退化、还是进化?
讲下去,会发觉连逻辑和定义都出了问题。解释上出现了一厢情愿、先入为主的预设立场。有时合理并不一定是事实,推理常常被新发现给否决。科学研究就是把自己的研究课题画一个圈,形成一个自足的体系,然后决定重要参数。问题出在如何从自然界切割出一个独立系统,得到的研究成果又能放回去自然界?问题也出在观察的参数是独立参数吗?即使能够有个纯净的研究室,但是自然界里就不存在意外的干扰参数吗?简言之,先闭门造车,继而以偏概全。
进化论是守方,比较吃亏。当进化论反击时,常常露出自己的破绽,还得意洋洋。进化论所做的事,就是一再修正,但是又一再坚持原汁原味,有点挂羊头、卖狗肉的味道。

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给他们看看游子吟呗,怎么还有人不知道进化论的实质是假说而不是事实呢?这种科学素养都让人担心,还谈啥科学了
2012-12-11 11:24
回复毛雄:新研究、新理论层出不穷。所谓科学就是只能以自然定律来描述。所谓科学就是没有神,只能以人造的假神和玄学来顶替。。为什么?哈哈哈,这样才有工作、才有钱拿。
2012-12-11 13:04





Saturday, November 24, 2012

马可福音 1:29-31


2012-11-20 23:01

    

马可福音
1:27 众人都惊讶,以致彼此对问说:「这是甚么事?是个新道理啊!他用权柄吩咐污鬼,连污鬼也听从了他。」1:28 耶稣的名声就传遍了加利利的四方。
1:29 他们一出会堂,就同著雅各、约翰,进了西门和安得烈的家。1:30 西门的岳母正害热病躺著,就有人告诉耶稣。1:31 耶稣进前拉著她的手,扶她起来,热就退了,她就服事他们。

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*  

彼得带着一伙进到屋子里来,彼得的妻子马上冲向彼得,开口就大喊:你怎么这么晚才回来?
彼得:今天会堂有点事,所以大家晚点散会。
妻子:我的母亲病了这么多天,你到底有没有去找医生?
彼得:有,但是先让我们歇歇,今天有这么多人来家里,先拿点茶水给他们吧?!
妻子:你就急你的朋友,我的母亲是你的岳母,家人病了,你就不会心急吗?
这时彼得的父亲和母亲也进来了,彼得就对他们说:爸!妈!
彼得接着说:麻烦你们招待老师他们,你们知道茶具在哪里。
彼得边说,边往门外走。彼得的妻子也跟着出去,边走边说:你怎么老往外头跑?你不去打渔,你想干什么?
彼得的父亲走到彼得带来的那一伙人,对着站在最前头的年轻人说:老师,坐吧!安得烈,你们也别客气了。
安得烈:是的,父亲。
转身就对那个被称为老师的人说:老师,这里请坐。
接着对其他的人说:你们也坐吧,大家都是熟人。
老师坐下来后,其他的人陆陆续续地各自找地方坐下来。
这时候,彼得的母亲端出了茶点,安德烈也过来分给客人。
父亲:老师,彼得不打渔了,他能做什么?他是有家室的人啊?
老师:今天在会堂里,你看见了什么?
父亲沉默了一会,回答说:你把污鬼赶走了。
老师:您认得被污鬼附着的人吗?
父亲把眼光移到门外,因为是安息日,屋外来来往往的人较多。屋外有小孩追逐的喊叫声,也有彼得的妻子咆哮声,她还在数落彼得,彼得偶尔回复一两句话,不时望着屋里,神情有点着急。
父亲:认得。这是个渔村,我打渔、我卖鱼,我认得的人不少。
老师:如果没有人买鱼,渔民怎么办?
父亲:哈哈,老师,加利利海出产全世界最美味的鱼,不会有人不买回去吃的。
老师:人要是病了,怎么出来买鱼?怎么有力气吃鱼呢?
父亲的脸色变得很严肃,方才轻松的笑容转眼间变得很沉重。
老师:为什么要去会堂?
父亲:安息日就应该去会堂,听神的话,听夫子们的劝勉,我们可是神的选民。
老师:神的选民为什么会被鬼附呢?为什么在安息日才能听到神的话?昼夜思想律法书,为的是我们能够遵行神的旨意,不是仅仅只有听道,只有回想我们是神的选民。
老师站起来,转身过来,对着跟从他的人,提高了音量说:约翰不是曾在旷野里呼喊“预备主的道,修直他的路”吗?神的选民坐在会堂里听道,到约翰那里接受洗礼,这样就是“预备主的道,修直他的路”吗?
父亲也站起来说:认罪悔改从以斯拉回归后,我们就这样做,做了五百年。就是我们用认罪来预备,神在两百年前才会兴起哈斯摩王朝。你这个新法利赛人,叫人跟着你游手好闲,叫人放下神所吩咐的工作不做,神吩咐人六日要工作,第七日休息。耶稣,你把彼得带走,这个就是不对!
耶稣:祭司可以做王吗?这是律法书里神的规定吗?神所分别为圣的人,怎么还可以双手沾满鲜血?神所分别为圣的人,就应该在神的面前代祷,为神的选民认罪,求神快快差来他的弥赛亚。我把彼得带走,就好像亚伯拉罕把以撒带走,顺服神的命令,神必定为他预备,必定在山上预备。
父亲:神的命令?!还是人的命令?哼。
耶稣:我们都承认约翰是神差来的先知。约翰做先知就传递神的信息,要人预备主的道,要人结出果子来,与悔改的心相称。所以,单单接受洗礼,不能算做预备主的道了。没有人传,就没有得听;没有得听,就随心所欲,做出得罪神的事。
父亲:约翰只让人受洗,你倒是多添加了不少。
耶稣:约翰和我都在传神的话,

。。。。。待续